打印本文 打印本文  关闭窗口 关闭窗口  
新型经营主体观摩点简介(8个)
投稿人:erickala…  文章来源:本站原创  点击数  更新时间:2023-11-29 6:35:59  

新型经营主题观摩点简介 一、里望乡“双创”园区简介 ***年,里望乡扎实实施乡村振兴“22511”工程,将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,打造了乡镇“双创”园区,年产值达5千万元,解决了300余人的就业问题。园区按照“四集”工作机制,即“筑基固本”实现服务集中,“引凤还巢”实现人才集聚,“百川归海”实现企业集群,“竿头直上”实现产业集成,引进企业12家,形成了以古建、农机服务、农特产品销售、农副产品加工、手工业、现代物流等为主的企业集群。其中,古建类企业3家,形成古建建材加工、古建修复、古建工艺品生产等系列产业体系,实现生产规模化、经营规范化、产业集约化;家庭作坊类企业2家,建立了小作坊“一坊一档”基础档案,规范了操作流程、质量标准,形成了“前店后厂”的经营模式,推动地方特色小作坊向品牌化发展;农机服务类企业1家,现有大中型农机和收割机72台,各种配套农机设备450余件,专业从事农机专业人员56名,覆盖13个行政村,实现了资源集约,服务集成;农特产品销售类企业1家,采取“基地+公司”的模式,建立了种植、加工、销售一体化平台;其他类企业5家。
里望乡将把农村“双创”与新型农民培养、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相结合,打造双创生力军。通过宣传创业知识、建立创业项目库、建立农民工档案和联系卡、抓典型宣传等方式,在全县新一轮乡村企业发展大潮中抢先机、站前列。

二、里望乡和井村设施樱桃示范基地简介
里望乡和井村设施樱桃示范基地占地350亩,通过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入股和自筹方式共投资1000余万元,分三次建成设施大棚39个,培育露地樱桃200亩。
基地以忠科大棚樱桃合作社为主体,采用“社会力量+农户+合作社+集体经济”的模式,由支村委发动、组织成立股份制企业,村集体组织以生产资料投资入股,专业合作社统一提供技术支撑,村民以土地、劳务、资金参股分红。在生产管理上,积极推动“六统一”,即统一规划建设、统一技术指导、统一购买优质苗木、统一施肥灌溉、统一防虫治病、统一包装销售。同时利用规模化发展优势,积极与各大超市对接,打通生产、销售环节,做到“产销一条龙”式服务,降低销售风险,增加盈利。在分红上,基地按照“社会力量、农户、合作社、集体经济”4:4:1:1的方式进行分红,***年设施樱桃基地年收益达200余万元,农户分红近100万元。
基地将继续带领周边农户发展樱桃产业,扩大生产规模。进一步规范合作社管理流程,为农户做好产销服务,延伸产业链条。同时,发展生态休闲采摘农业,建设和井忠科大棚樱桃采摘庄园,发展农旅融合的乡村企业。

三、通化镇六毋村灰陶建材公司简介
通化镇六毋灰陶建材公司按照“村集体+公司+股民”的经营模式,壮大集体经济,增加企业效益,带动村民致富。
一是兴办乡村企业,完成体制改革。六毋村对全村600余家土小瓦窑进行全面取缔整合,在灰陶产业协会监督下,积极引导村民入股,成立灰陶建材公司,共包括国鑫建材等3家企业,实现“村民变股民”,村集体经济收入连续三年达10万元。
二是技术创新发展,提升经济效益。公司引进轨道窑和梭式窑等现代窑体,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提升,提高市场竞争力。成立古建灰陶销售服务公司,组建百人销售团队。目前,累计投资上亿元,股民达300余户,日产量达70余万件,年产量达1.5亿件,成本降低1/4,年产值上亿元。辐射带动运输业、配送业、餐饮业等相关行业年增收千万元。
三是转变经营模式,增加村民收入。村民按比例入股,公司按股金的18%定期向股民进行分红,解决了周边村600余人就业问题,年就业人数6万人次,村民年底分红人均超过1万元,在家门口就业收入达1.5万元。
下一步,通化镇将以六毋灰陶建材公司为核心,辐射带动恒通建材有限公司、克文砖雕、大恒机制砂厂、木材加工厂、木刻艺术加工等公司,依托产品交易市场,成立通化建材产业园,培育更多乡村企业,繁荣活跃乡村经济。

四、通化镇亮鑫果库简介
亮鑫果库总投资4000余万元,建有农特展示供应服务中心、智能化苹果分拣车间和30座恒温保鲜库,年存贮果蔬1万吨。被授予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。
亮鑫果库推行“公司+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和“订单收购+分红”等模式,构建了互惠互利、多方共赢的长效机制,年均销售水果1.2万吨,交易额1亿元。对800亩种植基地所用生产资料统一供应,新品种统一引进,技术统一指导,产后农产品统一收购、包装、销售;鼓励社员外出招揽客商,根据客商收购量每单按比例向社员分红;年终果库向股东进行分红,20%盈余用于扩大服务能力及经营风险,64%盈余按股东与果库交易量分配,13%盈余按股东出资比例分配,留3%未分配盈余。
果库建有农特展示供应服务中心,集中展示全县特色农产品和本地深加工农产品,具有展示、供应、休闲、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功能。在智能化苹果分拣车间,购置了一套双通道王冠苹果分选设备(法国迈夫诺达),每小时选果4—5吨,实现苹果分级入库、分类销售。果库用工量每年近5万人次,发放工资近400万元。同时,带动果品包装、运输及餐饮等相关中小微企业发展。

五、南张乡闫村晓源柿果专业合作社简介
闫村晓源柿果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,占地150亩,投资300万元,建设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园。该园按照“新品种、新模式、新装备、高品质”的理念,规模化发展苹果种植产业。2017年被授予“***市水果标准化出口示范园区”。2021年获得“全国农业科技示范基地”称号。
合作社积极引进新品种,发展矮化新品种砧木M9-T337优系富士、瑞士红心之恋、美国蜜脆、维纳斯黄金、瑞雪等6个品种,栽植面积120亩。采用新模式,采用矮化密植栽培管理模式,每亩栽植190棵,株距1米,行距3.5米,达到节约土地、节省劳力、节约水肥药、优化果品质量的效果。配套新装备,完善开沟施肥机、割草机、弥雾机等果园机械及太阳能杀虫灯、滴灌、水肥一体化等现代化生产设施。打造高品质,依托闫村香菇生产基地,使用下架菌棒沤制有机菌肥,年可生产苹果72万斤,年销售额220万元。

六、南张乡东苏冯村绿圣源果业有限公司简介
绿圣源果业有限公司占地30亩,总投资1587万元,建设内容包括葡萄保鲜冷库、农机库、葡萄示范园、葡萄交易市场及附属设施。主要建设一座6550平米的5000吨智能冷库、1280平米的交易市场、540平米的农产品展厅、2340平米的选果包装车间、350平米的电商办公楼和场地硬化、排水等附属设施。
目前,5000吨冷库主体建设完成,库容全部存满。电商办公楼主体完工,正在进行内部装潢,预计12月底完工。农产品展厅地板硬化。交易市场完成地面铺油。项目建成后,可解决长期就业20人,临时用工100人,年增加收入162万元。可帮助群众增加葡萄果品附加值500万元,带动周边农户扩大生产规模,促进葡萄销售。每年可为东苏冯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00万元,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和产业振兴夯实基础。

七、解店镇北薛朝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简介
北薛朝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7年3月,以“扩大种植规模、提升种植水平、促进农户增收”为原则,整合土地、资金、技术、劳动力等资源,共投资400万元,流转土地100余亩,建设出菇棚79栋、养菌棚43栋,年培植香菇100余万棒。
为提高香菇种植效益,***年新增投资126万元,新建1条制棒生产线、400平米的香菇保鲜库和4600平米的销售市场一座。与福建、佛山、西安、临汾等省市建立相对稳定的供销链条,香菇年销售额达到400万元,成为全镇8个香菇种植基地、30户菇农200万棒香菇销售的主要渠道之一,带动70余户成为小经营户,着力探索“主体带动,抱团取暖,发展壮大”的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发展路子。
在北薛朝村香菇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,晋菌旺、润鑫等4个香菇专业合作社联合成立解店镇香菇产业联合社,实现了土地流转上百亩、年培植香菇200万棒、香菇年销售额1600万元、吸收用工上百人、增加务工收入上百万元“五个一百”的目标,带动兴办乡村企业热潮,活跃农村经济。

八、解店镇鑫昌达手工制品有限公司简介
鑫昌达手工制品有限公司2022年入驻北解创业孵化基地,建有办公室、产品展厅、产品研发中心以及6个生产车间,总建筑面积6000平米。主要产品有婴幼儿服饰、虎头鞋、民俗用品、如意挂件、手工布鞋、文创产品等6个品系80个种类。
为大力传承传统文化、延伸生产链条、发挥社会效益,鑫昌达手工制品以“公司+”为主体,形成了“公司+农户”、“公司+零散经营户”、“公司+扶贫车间”的生产经营模式,产品销量位居阿里巴巴服饰民俗类全网第一,实现了除西藏、台湾外全国32个省市区全覆盖。
鑫昌达手工制品有限公司着力走出一条“公司孵化小微企业,小微企业带动农户”的新型经营主体培育路子。一是由公司提供原材料、半成品,通过“订单式”生产,带动200余名劳动力在家就业。二是依托公司线上线下销售渠道,带动20余户成为香包挂件零散经营户。三是以鑫昌达扶贫车间为带动,在解店镇沟北村、光华乡乔村、里望乡上井村相继孵化出***县古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、乔村巧娘鞋业有限公司、新虎手工制品有限公司3家加工企业。预计到2021年底,可累计向脱贫户提供100个工作岗位,带动增收100余万元。

打印本文 打印本文  关闭窗口 关闭窗口